首页 两轮车 三轮车 汽车 头条 报价 推荐 资讯 焦点 品牌 技术
首页 >  头条 > 

玩胶片要避免数码化

2023-08-30 11:43:18 来源:晨枫

在星光看到两个小年轻,在仔细地琢磨眼前的两台徕卡M6。有福之人。简短交谈了几句,发现他们对胶片一无所知,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胶片机。

看来胶片机作为情怀物又回来了。挺好的。但对胶片要有认识。胶片与数码是非常不同的,把胶片当作数码玩,就失去意义了。

首先,胶片很讲究。现在杂牌倒是不多了,但富士Velvia、Provia和柯达Kodachrome、Ektachrome的“品格”非常不同,要大量试手之后,才能确定自己喜欢哪一种风格。反转片和黑白的门道更多,黑白还有普通黑白和红外之分。


【资料图】

这些可能人们都有心理准备,早就耳闻了,或者也在数码相机的胶片模拟中有所认识。但在后勤方面,就不一定了。

比如说,冲印。

曾经街头巷尾到处有冲印的地方,质量各有不同,但至少方便。现在不行了,要找一个冲印胶卷的地方还不容易。据说网上有地方,可以寄过去冲印。

冲印其实是两部分。第一是冲洗胶卷,第二是印照片。

胶卷其实蛮娇气的。在使用前后,需要在凉爽干燥的地方保存。在家里,这就是冰箱的冷藏柜里,一般放在门上的格子里,但量大的话,只有里面深处才放得下了。当年老鸟有专门的冰箱放胶卷,否则厨房冰箱里就没地方放吃的了。

冷冻柜里也行,其实保存时间更长,但使用前需要先在冷藏柜里解冻,然后才能使用。

有些老鸟特别注重胶片的一致性。没错,慢说不同品牌和速度标号的胶卷,同一品牌、同一标号的胶卷都有细微差别,对于特别讲究精确性和一致性的老鸟,这点差别是难以忍受的,所以常常一买一大垛(坊间称为block,一个block就是几十卷,一买几十个block),确保来自同一批号和最大的一致性,每次使用还要先试拍几卷摸性子,然后才正式开拍。这时基本上肯定要放冷藏柜里,否则一下子用不了。

到了要用的时候,有条件的话,应该放在保温袋里带到户外,用的时候快取快用,用完再放进保温袋,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下。气温30C以上时,胶片的药膜会软化变质;气温低于零度时,胶片片基可能变脆。两个极端时,卷片都会损伤。

炎热夏天外拍很长时间而不注意胶片保温的话,最严重可以发生药膜“流淌”,那画面就非常印象派了。

但是远途旅行的时候,出门在外这些保温条件一般不具备,高温天气很伤脑筋,当年为这没少焦虑。

另一个问题是安检。每过一次机场安检、地铁安检、博物馆安检,都要心惊胆战一次。说起来ISO400以下的胶片不受影响,但这是累积的。一次一次照X光,是不是受影响就只有到冲出来的时候才知道了,那时一切都晚了。

还有一个问题:出一次远门,拍200-300卷以上我都有过,到后来把拍过的和没拍过的保持区分是一个大问题。一站一站往前赶,行李精简,没有背包里只带今天用的胶卷那种奢侈,经常只能统统背上,但一伸手进去,要摸出合适的速度的新鲜胶卷,真是不容易。

说到速度,数码相机可以随意调节ISO,胶卷的ISO就是“与生俱来”的,没法调整。有时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频繁进出,比如从博物馆出来到公园,然后进入下一个古董商场,一会儿需要ISO100,一会儿需要ISO2000,但前一卷才拍了一半,这时就纠结了。不差钱的直接把后半卷浪费掉、换卷,但小本经营的就纠结了。

这些都是大量快拍时比较多的问题。如果有时间,有基地,精心设定条件,细嚼慢咽,这些就不是问题了。

这只是使用。

外拍回来,直接送当地冲洗店的话,温度条件容易保证。但要快递送冲洗的话,这路上的温度湿度条件就天知道了,快递小哥可没有胶卷专用的保温箱。也不知道是否要过货运快递的X光安检。货运安检X光比旅客安检的剂量大得多,因为没有健康风险,但对胶卷安全的风险大得多。对了,这也是胶卷不能托运的原因。

到了暗室,冲洗当然一般是机洗,彩卷也只能机洗,手洗没法把温度和时间控制到足够精度。但黑白就可以自己手洗了。这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。

改变药液温度和冲洗时间,可以加强或者柔化反差。有的时候,有意欠曝(一般不宜超过两档),然后冲洗的时间适当加长,是可以把低ISO片“冒充”高ISO片使用的,坊间叫这push pull processing,中文不知道叫什么。

有意改变药液温度和冲洗时间也可以制造别样的图像效果,这对彩卷也一样。有些人特意追求这样的艺术效果。

然后才是印照片时的花式技巧。

印照片的话,简单的是印相(contact prints),复杂点要放大(enlargement)。

现在不大有人玩印相了。印相出来的照片和底片尺寸一样。徕卡那样的35毫米印contact prints的话,除了看个大概意思,就没法看了。当年这是有用的。几条胶片印到一大张印相纸上,然后确定哪张需要放大,所以contact sheet现在依然有图片索引的意思。

但到了放大,可玩的花样就多了。

用一个调羹大小的带把的小圆板,在需要淡化部位的光路上“揉”几下,减少曝光,就淡化了这一部分;反过来用带调羹大小圆孔的大板在需要加深部位的光路上“揉”几下,增加曝光,就加深了这一部分。这是机洗很难做到的,但在没有印出来之前,要判断需要“揉”哪里,是很吃经验的。这叫做dodge and burn,在Photoshop里也有这个工具,就是从古典的放大那里来的。

通过药温和时间,同样可以调节反差。与dodge and burn相结合,可以制作高调或者低调照片,前者是白晃晃的淡化背景上有曝光正确的中心构图,后者是黑沉沉的浓郁背景上有曝光正确的中心构图。

总之,玩胶片最忌讳拍了一大堆,然后送进去机洗机印。甩手掌柜好当,但失去了玩胶卷的意义。那是把预制菜当厨艺了。真那样的话,还不如玩数码,再加胶片模拟。

胶片好玩,但我一点也不怀念,我宁愿把时间花在产生更多有意思的图像。在这方面,数码的效率无与伦比。

关键词: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上一篇:沪深股通|苏试试验8月29日获外资买入0.21%股份

相关新闻